为庆祝第53个世界环境日,6月5日,“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绿色科技转型”2024年度中山市生态环境发展论坛在中山市金钻酒店顺利举行。本次学术论坛由中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指导,由中山市环境科学学会、深圳市环境科学学会共同主办,中山市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山市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监测专业委员会、中山市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委员会、中山市环境科学学会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山市环境科学学会固体废物专业委员会、中山市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与法制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
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杜敏、中山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陈旭东、深圳市环境科学学会会长黄毅、中山市环境科学学会会长王奎出席论坛。本次会议200余人参加,学会团体会员代表、环保专家、环保科技工作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机遇,探究新质生产力题中之义,助力中山市推动绿色科技转型,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本次论坛是环保行业紧密围绕当前新发展格局下最新政策、环保高质量发展路径、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企业环境合规管理等多个热点话题的交流盛会,是激活新质生产力、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山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探索。
杜敏局长强调,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深中通道首次通车中山发展的重要一年,推动新阶段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意义重大。
希望全市环保工作者,围绕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美丽中山建设、无废城市建设等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积极探索生态环境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与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目标同频共振,“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共同构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发展范式。
主论坛暨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兼绿色与低碳发展研究院院长、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傅京燕作《因地制宜推动生态文明和新质生产力建设》主旨报告。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视角解构新质生产力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围绕城市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结合中山本土资源环境和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多个现实问题,和与会者一起探讨新质生产力对城市治理的赋能效应。
深圳市绿色金融科技研究院执行院长及首席数据官王强作《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数字化与绿色化共融发展》主旨报告,针对新质生产力的本质要求与内在逻辑进行深度解读,揭示数字化对于打造新质生产力的特殊作用,并提出制造业实现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的思路与方式。
本次论坛共设四大分会场,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及风险管理工作常见问题及解决路径分享论坛、环境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实践经验分享论坛、企业环境合规管理专题分享论坛、环境监测技术与经验分享论坛,分别围绕环境咨询、环境工程、环境法、环境监测四大主题,邀请政府相关部门、科研院所专家、行业龙头企业等进行政策解读、趋势分析、经验分享深入探析行业发展趋势,为参会人员洞察行业发展趋势提供助益。
与会者纷纷表示,本次论坛主题丰富、内容翔实,嘉宾分享内容高屋建瓴、干货满满,从多个维度入题,为新时期环保新质生产力发展描绘出了更广阔的美好蓝图,是一场丰盛的绿色思想盛宴。
6月底,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即将正式通车,两地之间的交流合作愈发密切。为进一步推进深中两地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和环保科普事业发展,深圳市环境科学学会与中山市环境科学学会共同签署《深圳市环境科学学会与中山市环境科学学会友好合作备忘录》,建立深中民间环境交流合作渠道,共同探索深中两地在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学术交流、人才交流互补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新模式,带动两地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参与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两市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资源支撑。
同时,依托两地资源与优势,深化科普宣传、生态文明研学、大学生志愿服务合作、职称工作交流协作、专家人才互认等活动,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环境治理。
学会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材料与食品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中山市大学生环保志愿联盟合作框架协议》,构建中山市大学生环保志愿联盟,促进各志愿者组织的合作交流,以“青春环保”接续中山敢为天下先的光荣,共同服务中山高质量发展的理想与未来。
本次论坛积极践行“无废”理念,采用无纸化办会,手机扫码即可完成现场签到、获取电子会议手册,助力中山市建设“无废城市”。
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搭建起环境行业政、产、学、研、用的沟通交流平台,多维度解析行业发展趋势及最新内容,给我市环保科技工作者带来一场精彩的绿色思想盛宴,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建设绿美中山注入不竭动力源泉。